1. 首页 > 游戏资讯

含有中药材的古诗 含有中药材的古方有哪些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24-10-22
摘要:一、关于三七药材的诗句1.关于中药的诗词1、关于李时珍跋山涉水而编了本草纲目用“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形容。2、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含有中药材的古诗 含有中药材的古方有哪些

 

一、关于三七药材的诗句

1.关于中药的诗词

1、关于李时珍跋山涉水而编了本草纲目用“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曾引据了古今经史书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集,如《王维诗集》、《东坡诗集》、《刘禹锡集》、《陆放翁集》、《梅尧臣诗集》等,以增加可读性,现摘录如下: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脚。

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梅尧臣诗:‘鸭脚类缘李,其名因叶高。’欧阳修诗:‘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

’”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诗人,编录他两人的诗句,显得对银杏的记述更加贴切、真实。“僧房药树依寒井,并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本草纲目》“枸杞篇”所编录刘禹锡的枸杞诗,详细描述了枸杞的外观及药用作用。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又颇通医药,著有“传信方”。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时珍对他的诗引录最多,曾3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熏肉。

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止涕泪之说。”

其二在“樱桃篇”,云:“礼记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即此,故王维诗:‘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其三也在“樱桃篇”,李时珍曰:“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六官还有蔗浆寒。

’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

荔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这是《本草纲目》“枇杷篇”中编录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枇杷诗”。

李时珍在诗后还说:“颇尽其状。”。

2.描写三七的好词佳句有哪些

本名山漆不须疑,屈指何曾有数推。

锋簇涂来疮即合,杖笞敷上痛无知。损伤跌扑堪排难,肿毒痈疽可救危。

猪血一投俱化水,真金不换效尤奇。词语:万紫千红,姹紫嫣红,绿肥红瘦,花团锦簇,繁花似锦,五颜六色,落英缤纷,香气扑鼻重重叠叠的高山,看不见一个村庄,看不见一块稻田,这些山就像一些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来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有人敢深入它们的心脏,就是那最爱冒险的猎人,也只到它们的脚下,追逐那些从山上跑下来的山羊、野猪和飞鸟,从不攀登它的峰顶。

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尖刀似的小山,挑着几缕乳白色的雾,雾霭里,隐约可见一根细长的线。

这堵石壁似摩天大厦仰面压来,高得像就要坍塌下来咄咄逼人。山巅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黑毯帽,黑绿从中,岩壁里蹦蹿出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雨改变了公园的情调,西北方向的云雾之中,是水墨画似的远山,这在园林建筑中颇被称道的“借”来。描写趣事的好词好句好段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幼稚可笑挺胸碘肚牙牙学语嘻嘻哈哈你追我赶抱头鼠窜逃之夭夭穷追猛打乱作一团鸡飞狗跳鸡犬不宁自以为是屏声息气尖声尖气指手画脚油腔滑调撒娇卖乖东跑西颠爱不释手忍俊不禁呆头呆脑愣头愣脑玩耍嬉戏装聋作哑装腔作势装模装样若无其事调皮捣蛋满身泥浆追来逐去大发脾气吵闹不休舞刀弄棍瓮中捉鳖胸有成竹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欢呼雀跃嬉水。

3.含有中药名的诗句

唐.张籍《答鄱阳客药名诗》:

江皋岁暮相逢地,

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

心中万事喜君知。

(含有四种中药)

北宋.黄庭坚《荆中即事八首之一》:

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

牵牛避洗耳,卧着桂枝阴。

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漆。

回望我夷陵,天南星斗湿。

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

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覆。

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含有十一种中药)

4.描写中药的段落(形状、香味)

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是五加科人参属假人参的变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全球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历来作为伤科金疮药,也可作为补品食用。

别称参三七[1]、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铜皮铁骨、盘龙七、金不换

云南·文山、广西·梧州、江西、四川等地也有栽培。以云南文山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优为地道名贵中药材。

药用分类

三七花、三七头(三七粉)、三七根,这三类都是三七中药用价值极高的

保健主治

1.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2.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

3.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4.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

6.止血、活血化瘀;

7.保肝、抗炎;

8.延缓衰老;

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抑制动脉硬化

二、关于李时珍对中药材的诗句

1.李时珍用中药名联句与妻信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生活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郎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

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升起了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苑、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2.关于中药的诗词

1、关于李时珍跋山涉水而编了本草纲目用“跋涉无数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曾引据了古今经史书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集,如《王维诗集》、《东坡诗集》、《刘禹锡集》、《陆放翁集》、《梅尧臣诗集》等,以增加可读性,现摘录如下: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脚。

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梅尧臣诗:‘鸭脚类缘李,其名因叶高。’欧阳修诗:‘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

’”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诗人,编录他两人的诗句,显得对银杏的记述更加贴切、真实。“僧房药树依寒井,并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本草纲目》“枸杞篇”所编录刘禹锡的枸杞诗,详细描述了枸杞的外观及药用作用。

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又颇通医药,著有“传信方”。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

李时珍对他的诗引录最多,曾3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熏肉。

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止涕泪之说。”

其二在“樱桃篇”,云:“礼记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即此,故王维诗:‘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其三也在“樱桃篇”,李时珍曰:“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六官还有蔗浆寒。

’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

荔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这是《本草纲目》“枇杷篇”中编录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枇杷诗”。

李时珍在诗后还说:“颇尽其状。”。

3.颂李时珍古诗

关于赞美李时珍的诗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杂诗龚自珍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唐·司空图《诗品·自然》赞美李时珍的诗句李时珍是与万密斋齐名的著名医学家,明代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自古举世闻名,这两位生于同一朝代的医学名人,是中华医学界的一大传奇,他们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们的医德医风更是为世人传颂。

据史料记载,万密斋后来被康熙皇帝追封其为“医圣”,而李时珍则被后人称为“药圣”。赞美李时珍的成语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对症下药,誉满杏林,起死回生,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医术高明。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赞美了他的什么精神表现了李时珍科学求实、献身事业的精神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

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

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闭,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

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

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李时珍写本草纲木赞美了他的什么精神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

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和硫磺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

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

"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

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

《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

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立碑纪念。解放后,李时珍基地,又得到再次修整。

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赞美美味佳肴的诗句有哪些?。

4.李时珍用中药名联句与妻信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生活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郎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黄连、豆蔻、丁香都是中药。

李时珍的夫人采用了连缀写法,把中药的名字串联起来,表达了对夫君李时珍的思念之情。李时珍看了夫人的情书,感慨万千,心中也油然升起了对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写道:“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

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至时有金相赠也。”

李时珍情书中写的红娘子、桂枝、菊花、紫苑、常山、滑石、从容、急性子、苍耳子、红花、马勃、杜仲也是中药。李时珍的回信写得文辞纤巧,语意缠绵,倾吐了夫妻间深切的相思之情。

有趣的是,李时珍在信中写的“红娘子”这种中药与妻子双关,非常别致。

三、诗经关于中药的诗句

1.《诗经》中有关"中药”的句子有哪些

1.《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

2.《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

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功效。

3.《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

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4.《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这样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药——益母草的古称。

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药”,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药,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5.《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第一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

她家离我近在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其实最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

它属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

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2.《诗经》中有关"中药”的句子有哪些

1.《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

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

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

2.《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

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

功效。

3.《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

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

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

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4.《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这样

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

药——益母草的古称。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药”,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

上部分入药,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

5.《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第一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

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她家离我近在

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

其实最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它属

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

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

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3.关于药的诗句诗经

1、《集药名次韵》洪皓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

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2、《药名》冯梦龙

农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头无渡船。

就在溪边眠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3、《满庭芳》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4、《桂枝儿》冯梦龙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

4.《诗经》中出现的中药名共有多少种

具体我还没考证,只能给一个网上的答案:

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7200余行,内容多反映王室诸侯庆典、祭祀、宴请、婚嫁、民间农事、人民生活的痛苦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全书提到的动植物338种,其中植物178种,动物160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曾有说,《诗经》中有药用植物100种、80种或50种,把它作为药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旁证。但细看诗文,只有其名,未言药用。现从岳麓书社2000年出版的蒋见元、程俊英注译《诗经》中,择举数例加以说明。

例一卷耳,今为祛风除湿药苍耳,主用其果,名苍耳子,亦有用全草者。《周南·卷耳》诗文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可译为:采了又采苍耳菜,就是不满小浅筐。心中想着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旁。卷耳是供妇女们采集的野菜。药用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品》,谓主风寒头痛,风湿痹痛。孙思邈收入《千金要方·食治》篇,谓有小毒,说明唐时仍可做野菜。

例二木瓜,今为除湿疗痹药。《卫风·木瓜》诗文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可译为:你送我一个木瓜,我回报一块玉佩。不仅是为了回报,是表示永远相好。可玩可食的青黄色木瓜,是情人间的赠物。药用首载于魏晋间《名医别录》,名木瓜实,谓主湿痹邪气,霍乱吐下,转筋不止。

例三芍药,今为养血平肝药。《郑风·溱洧》中有芍药。诗文为:“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译文为: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畅。一对青年男和女,手拿兰草驱不祥。女孩说:“咱们去看看?”男孩道:“我已去过了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真是好玩又宽广。”男男女女在河边,互相逗笑好欢畅,送支芍药莫相忘。芍药是恋人分手时的赠物,好似今日象征爱情的红玫瑰。药用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后收入《神农本草经·中品》,谓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等。

例四蓷,今为活血调经药益母草,种子亦入药名茺蔚子。《王风·中谷有蓷》诗云:“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暵其叹矣。暵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可译为:山谷长着益母草,天旱不雨草枯焦。有位女子被遗弃,又悲又愤气难消。又悲又愤气难消,后悔嫁人没选好。枯焦的益母草,用来比喻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体态的憔悴。药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名茺蔚子,谓主明目益精,久服轻身。茎,主风疹瘙痒,可作浴汤。以益母草名入药,首见宋代《本草图经》。

以上四例,当时均非药用植物。实际上,诗中的所有植物,都只是提出了名,未言有何药用。但是,《诗经》中的个别植物,含有人们已知的某种药用价值,可以视为药用植物。

如芣苢,一般释为车前草,为今之利尿退肿药。《周南·芣苢》篇,今人认为是一群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译为:采了又采车前草,快点把它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草,快点把籽抹下来。原来,采车前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它的种子车前子。车前子形体极小,既不能食也不能玩,认为可治不孕和难产。那时丈夫们常在外从军或服徭役,妇女在家生活艰难,不孕和难产是困扰妇女的两大难题。

芣苢还有人释为薏苡。今人赵晓明详细考证,芣苢不是车前,而是有六千年栽培史的粮食作物薏苡。甲骨文中有薏苡,并记载用它来酿酒。古人也认为,薏苡“食之宜人”、“令人宜子”,有助生育。

《卫风·伯兮》中的谖草,即今之萱草、金针菜,认为能舒畅情志,令人忘忧。《郑风·溱洧》中的蕳,是一种芳香的兰草,用之沐浴或佩带,可芳香辟邪,带来安康吉祥。另外,《王风·采葛》中的艾、多首诗涉及的蒿之类,采来晒干扎把,点燃作灸用止痛,或生烟熏蚊,或烧灰淋水取汁浣衣,都是当时的药用植物。但像这样的药用植物,可能不超过20种。到后来,它们中的多数植物,才逐渐作为药用。

《诗经》涉及的药用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少?一是《诗经》时代,医学理论尚在孕育之中,用药治病也处于探索的初期,用药本来就少;二是《诗经》本身是诗歌集,不会刻意去记载些药用植物。

5.关于天然药物的古诗句

四季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冯梦龙的《桂枝儿》: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中药名联

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玫瑰花开,香闻七八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丸

辛弃疾满庭芳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北宋洪皓集药名次韵

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6.求一些中药诗

怀旧事

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

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

诗中嵌马兰、王孙、羊桃、郁李、志远、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药

古出塞

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

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

诗中嵌天雄、志远、赤箭、柴胡、水银、云母、当归、防风、王孙九味中药

燕归梁·药名遥侣

白纸无情对影单,半夏鹊声欢。

思君当归理金簪。忍独活,梦西番。

王孙宝刃,天雄汗血,防风夜披毡。

赤箭射缺玉门关。铁衣冷,思东川。

词中嵌白芷、半夏、当归、独活、王孙、天雄、防风、赤箭、铁衣九味中药

7.诗经中药材简介及其文化意义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其中的“蘩”即是中药白蒿,功能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神农本草经》认为“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又如“四月秀葽”(《国风·豳风·七月》),“葽”即是中药远志,远志有安神、祛痰、消肿之功用。

又如“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诗经·召南·草虫》)、“中谷有蓷”(《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薇”即野豌豆,功能补肾调经,祛痰止咳;“蓷”即中药益母草,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8.赞美古代名中医的诗句80

静夜思 [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南宋诗人辛弃疾以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轻粉、粉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药名搭配在一起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把一个深闺中的妇女,在战乱年代的夜阑更深之时,独守空房,思念远离家乡,征战在沙场的丈夫那种悲切凄凉的心情,抒发得淋漓致尽,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北宋进士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

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集药名次韵》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

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十分巧妙地将五位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执着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情,感人肺腑。

中药名入家书,情真意切母亲高堂:来信郎读(狼毒),今书白纸(芷)。知母酸辛,独活空房;夜卧荆芥,日饮豆根。

闻之血竭,似剑穿胸(川芎)!儿穿山甲,披满天星;苦战生地,绵马贯众。思母续断,难为苦参!云母自重,轻粉厚衣;冬当防风,夏避蜈蚣;春食山药,秋尝桂肉。

常山崎岖,行防滑石,万事细心(辛),不急性子。夏尽蝉蜕,示儿当归。

天高地黄,儿当回乡(茴香)!叩母千年健安!不孝儿敬上(每句含一药名,共含29味中药名)中药入诗,朗朗上口“药名诗”起于何时,众说纷纭。清赵翼说:“药名入诗,三百篇中多有之”。

几千年来,一些文人学士与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借用药名中的字义或谐音,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意,让枯燥的草药名给人以闲情逸致与美的享受。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药诗《采地黄者》。

白居易的诗涉及咏药者多达百首,《采地黄者》是其中之一。作者通过采地黄这一具体过程,把采挖者那种艰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宋徽宗时户部员外郎孔平仲,字义甫,进士出身,史载其“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在《宋诗记事》中载其写的两首《药名体》诗: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其二云: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诗中共嵌入常山、甘草、卷柏、防风、云实、木通、当归、白头翁、地龙、血余、木香、乳石(石乳)、瓦松、天麻、杜若等16种药名。

诗人巧妙地运用这些药名,从微观到宏观,勾画了一幅山村野夫居住茅屋、眼望飞云、耳听泉声、安乐自得的闲逸神情。在这“龙舒国”里,松杉参天、野橘遍地、石乳溶洞、麻麦阡陌,好象世外桃源一样,别赋新意,颇有感染力。

药名诗写得最多的,大概当数北宋的陈亚,宋代扬州的陈亚,是著名的文士,又是一位作嵌药名诗的能手,他的嵌药名诗很多,“风雨前湖近,轩窗半夏凉”(嵌入前胡、半夏二种药)就是较好的诗中名句。他的咏牛诗“地名京界足亲知,托借寻常无歇时。

但看车前牛颈上,十家皮没五家皮。”中就嵌入了荆芥(谐音)、无蝎(谐音)、车前、五加皮(谐音)四味药。

全诗又紧扣咏牛主题,可谓匠心独运。1、四季春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秋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冬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2、怀旧事喝马蓝关路,王孙欲断肠。

风扬桃蕊嫩,露郁李花香。志远情难弃,心高意已伤。

春长山月寂,莫若早回乡。诗中嵌马兰、王孙、羊桃、郁李、志远、薏芑、常山、茴香八味中药3、古出塞天雄志远忆当年,赤箭长刀镇远巅。

剑戟如柴胡虏惧,兵声似水银光延。休云母念多幽咽,莫感当归写泪笺。

此夜防风多野火,王孙意气守关边。诗中嵌天雄、志远、赤箭、柴胡、水银、云母、当归、防风、王孙九味中药4、燕归梁·药名遥侣白纸无情对影单,半夏鹊声欢。

思君当归理金簪。忍独活,梦西番。

王孙宝刃,天雄汗血,防风夜披毡。赤箭射缺玉门关。

铁衣冷,思东川。词中嵌白芷、半夏、当归、独活、王孙、天雄、防风、赤箭、铁衣九味中药楹联巧用药,巧思妙解自古以来一些文人墨客和医家给人们留下许多“药名对联”的故事,读来别有一番情趣,令人拍手叫绝。

现特辑部分,以飨读者。有一中药店贴联:“慈姑穿山采红花,走遍生地熟地,苏子过江寻紫草,翻。